34中文网 > 辅帝理政之大明智妃 > 第127章 金施反间计 明廷辨真伪

第127章 金施反间计 明廷辨真伪

推荐阅读:夜的命名术全职艺术家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盛唐风华逍遥游

34中文网 www.zw34.net,最快更新辅帝理政之大明智妃最新章节!

    第126章 降将受特赦 进献反间计

    (173)

    “怨臣愚钝,中敌奸计,致吾军败绩,让可汗蒙羞,使大金获耻。臣自知罪孽沉重,死有余辜。”穆戎痛心疾首地道。“臣虽死而不足惜,但自投金后寸功未建,可汗、大金国和臣的共同仇人袁崇焕,不仅尔今仍得意活着,且还正在贺胜庆功,此贼不除,却让臣死不瞑目。尔今臣命在可汗手中,何时取臣首级,但凭可汗兴趣。但若能再让臣苟活一时,定另献一计,不仅能致仇敌袁崇焕于死地,雪了国仇家恨;还可让吾大金少了此拦路虎后,定能即时挥师直捣中原,夺下大明江山。”

    “可汗须理智清醒,别听这厮花语巧言。”两侧大臣又继续提醒道。“他若能有什么锦囊妙计,为啥早前不献,却待兵败要惩罚他时才献?”

    “是呀,大胆穆戎,汝是又在玩什么‘缓兵之计’?欲继续欺瞒寡人乎?”皇太极原听到穆戎表态,将准备暂缓对其处理,后听阁臣提醒,重又下决心道。“寡人不再受骗了,推出去立斩。”

    “刀下留人!”刚欲进殿的内阁首辅范文程,迎面碰上被执法兵捆绑押外的穆戎,当问过情况后,立至金殿求情道。“大汗,吾大金欲最终直捣中原,夺取明朝江山,袁崇焕自是不可逾越的劲敌。这是个不按常规出牌的棋圣,国中其他将军,均不是其对手。穆戎曾长期与其共事,定晓其特点个性,不如暂留其命,让其戴罪立功。真能献破敌计更好,若玩弄花招再杀不迟。”

    “既如此说,就依你范公。”皇太极当即改变主意道。“轮值太监,速传寡人旨意,穆戎免死进宫回话。”

    某日上午,大明皇宫太和殿内。当日早朝刚刚完毕,轮值太监小兴子,正欲宣布“退朝”,突听殿外有人高声报道:“辽边前线六百里加急战报!”听到这声报告,殿堂内所有人:包括御座上的崇祯帝,身边的首辅大臣,御前秉笔和轮值太监,满朝文武百官,尽皆精神为之一振。

    大家心里清楚,定又是边战喜报。因自皇上听从皇贵妃建议,在开拓朝政改革中,大胆推进了“民主化”进程,加进了亲民爱兵成份。除以商榷态度颁布“号召全**民,为支援前线前欠兵饷,自愿捐钱捐物”的诏书之后,又在寒冬将来之际,偕皇贵妃徐如玉,带八十万两所捐银票和几十万套御寒棉衣,亲赴辽边前线慰问劳军。

    也正因这一协调上下关系,缓解阶级矛盾的积极举措,不仅进一步树起了崇祯在全国臣民心目中的良好形象,且大大征服了人心,鼓舞了士气。而辽边前线驻军精神面貌的根本性变化便是一例。原本在包括兵部在内等内阁官员们印象中,辽东驻军因其东北地方兵多,素质较低,战斗力弱,兵变等事故频发;此前不久亦还连发兵变嘛。

    但令人完全出乎意料的是,自从帝妃亲去劳军之后,那里驻军形象竟起到了立竿见影的变化;尤其部队战斗力较前显著增强,近些日子,从那里传来捷报不断。今日这“辽边前线六百里加急战报”,敢肯定又是捷报!当辽边军校进殿对皇上行过跪拜大礼,同时奉上战报;崇祯帝览后满脸的喜气,激动的情绪,不问便知:定是辽边前线又打了胜仗。

    “众卿定能猜测到,这肯定又是辽边前线传来了胜仗捷报。”崇祯帝原打算淡定若静,低调处理此次大胜,但毕竟捷报太喜人啦,尽管平时能冷静大气的他,却仍按奈不住激动喜悦心情地道。“不错,我们的辽边前线又获了大胜;其胜利来之神速及出其不意,一时间简至让人难以置信。胜利的取得,除吾等予料中的‘军神’、蓟辽督师袁大将军神机妙算指挥得当的主因外,还有一个让人难以料到的重要原因——

    “嗬,竟是两个此前兵变头目谢怀让和丁金魁,受朕此前亲自劳军感化,和袁督师思想训教启迪,不惜用‘苦肉计’诈降后金,诳得敌军对吾军营冒险偷袭,终中吾计陷于重围,不仅即速败绩,且金帅所带三千骑兵损失三分之二。此次胜仗经验告诉吾等:决定战争胜负的关键因素是人非是物;是用正确思想武装起来的爱**人!”

    “恭喜皇上,贺喜皇上!”众朝臣齐声欢呼道。“可喜的是吾大明朝和皇上,不仅是连获边战胜利;更可喜的是皇上有蓟辽督师、袁崇焕大将军,如此智勇双全且忠君爱国的肱股之臣。真是大明之幸,天下臣民之幸矣!”

    辽边圣战奇胜后不久,当满朝文武、天下臣民;尤其辽东驻军官兵,胜仗让他们在举国臣民中,重获尊严和敬重;当地百姓,胜仗让他们重获和平与安宁,当胜利的喜悦尚存脸上,对指挥官蓟辽督师、袁大将军发自内心的感激感恩之情,仍浓浓留于心中时,一场天塌地陷的突兀事变,却猝不及防地发生了!一时间它竟震得人们晕头转向,不知今昔为何时?

    这事变就是一个极为不幸的消息,却在京城臣民,亦在辽边驻军官兵,及当地百姓中不胫而走:原来连获胜仗,亿万军民崇拜敬仰的“军神”、蓟辽督师袁崇焕,却是暗藏于吾朝吾军中的大汉奸!前面所获一系列胜利,都是有予谋有计划的抢班夺权,收买人心阴谋;系窃取朝权重要铺垫之一。其实,他早有篡权夺位自立为帝的狼子野心;只是嗣前时机不到,没轻易动手暴露;而此次重返辽边,有机会“以战会友”,同后金可汗皇太极定下了“攻守同盟”。此信息短时间内,不仅传遍辽东民间及驻军各地;且亦很快便传至京师内阁皇宫。

    而最先被触动的,自是袁崇焕原在辽军的上司兼好友,徐迟徐世文父子。

    “父王,这不知是从哪道阴沟里刮出来的臭气,竟说袁崇焕要勾结后金皇太极,欲夺大明皇权自立为帝?哼,若说其他谁人,想谋逆夺权篡位俺不清楚;但若怀疑这袁蛮子有反叛思想打死俺也不信。”定国王徐府客厅里,徐迟正同夫人杨氏商谈家事,长子世文拿张小报,气冲冲闯进来道。“据一年多相处俺对他的了解,这人从小受当塾师的养父家教影响,满脑子忠君爱国的儒家思想。若欲反叛还待今日?当年刚出奇制胜连败金军,立下赫赫战功,被努尔哈赤惧称‘黑马’,被当地军民赞为‘军神’;先帝却听信魏奸谗言,将其调京闲置;那样情况下尚无怨无悔;何况现时正受皇上重用,其前途如日中天;他刚打败皇太极,两国两人结怨更深,又怎能相互勾结定‘攻守同盟’?”

    “虽说史上也曾有不少,武将居功自傲谋权篡逆的先例;那袁崇焕后段因著功勋,亦有点狂妄自傲;某些环节滥用‘临机专断权’,小事上不听朝廷招呼也是有的。”徐迟沉思地分析道。“但正如你所分析的基础和原因,他袁崇焕决无谋逆,尤其是勾结皇太极夺权篡逆的道理。”

    “父王,您老既也这样分析认识,咱就该及早给皇上奏疏打预防针。”世文向其父急急建议道。“以免似史传‘曾参杀人’那样,以讹传讹,朝野传的人多了,皇上会偏听偏信,一时性起,当真将袁崇焕杀了,就铸成大错。”

    “为父又何不这样想?且明知保护好忠臣良将,就是给大明朝长治久安创造希望?”徐迟犹豫着道。“只是伴君如伴虎啊,皇亲国戚亦是同样。何况咱这位皇上生性多疑。往日魏党在时,有个强大的对立面,为拉统一战线,对忠言良劝尚听得进去;自打扳倒魏忠贤,清除魏党余孽,朝中再无明显对立面后,便愈来愈变得主观专断;且急欲中兴迫切求成,总认为有人干扰事业进程,疑心便愈来愈重。也许是‘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吧?原本就怕权臣武将中有人功高盖主,犯上作乱,现时听了‘袁崇焕勾结皇太极欲犯上作乱,谋逆篡位’的谣言后,岂不似打了麻骨,触了神经?便极可能相信‘曾参杀人’了。”

    “父王,那若咱家作为皇亲不便出面的话,我便进宫去找如玉妹妹。”世文下定决心道。“妹妹还是女官,内廷参议,在皇上那里说话一向管用的。由她出面劝诫皇上,不要被别有用心谣言蛊惑,自断胳臂。说不定还能管用哩。”

    “是呀,通过几次虽然短暂接触,以我看这姑爷皇上,倒还像个懂事理知深浅的人。佛说‘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杨氏夫人亦适时插话道。“文儿,你既有此想法,就抓紧进宫见你妹妹。谣言似风,传得很快哩,欲救人就须提前着手。”

    “好,我明日便去。”世文答一声道。

    “大哥,父亲分析得很准,现时的皇上可不像推倒魏客之前的皇上;亦不似赴辽东劳军之前的皇上了,其逆耳的忠言是再难听得进去了。”当徐世文扯个故,进毓庆宫,向其妹皇贵妃徐如玉说了原委后,如玉犹豫道。“皇上原在野及初继位后,曾深受宦官掌权之害,所以不仅对魏忠贤之流深恶痛绝,亦不喜欢其他宦官掌权。

    “但不知那个安晓元使了什么法术,竟骗得皇上团团转;除大破格将其由普通近侍,提为司礼监掌印太监之外;还时时处处听此人谗言。我几次向其建议:已到遏制对方权力时候了,但他总是不以为然一笑了之。根本听不进你的建议。对一个普通太监的任用尚且如此,又何谈听得进,不信诬蔑忠臣良将传言的建议?舍妹亦只能寻机再同其谈谈,结果如何不敢断论。”

    第127章

本站推荐:明天下与校花同居:高手风流天唐锦绣那些年,我爱过的女人红楼春凤囚凰小阁老坑爹儿子鬼医娘亲三国之召唤猛将九星霸体诀

辅帝理政之大明智妃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34中文网只为原作者文苑新兵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文苑新兵并收藏辅帝理政之大明智妃最新章节